首页 > 聚焦 > 正文

这个城市群的“买买买”,为何表现非常抢眼|新京智库|今日报

2023-05-29 16:57:34   来源:新京报  

5月13日,在上海虹桥品汇进博畅购集,消费者在选购商品。图/新华社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在这一地区又表现抢眼了。

5月25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4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82.7亿元,同比增长11.2%。这也比1-3月、去年同期高3.4个、14.9个百分点。


(相关资料图)

加上此前上海、浙江发布的相关数据,江浙沪三省市今年1-4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189.59亿元,这相当于全国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两成多。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从支出法核算角度看,经济增长是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因此经济学上常把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这三者形象地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由于安徽尚未公布1-4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但从第一季度数据来看,长三角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消费”这驾“马车”的最大组成部分也再次得到印证。

那么,长三角地区对我国经济增长而言到底有多重要?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近20年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作为我国主要的城市群,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2003-202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的对比。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长三角的消费占比持续增加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这毋庸置疑。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消费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这40多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到198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上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

第二阶段是1985年到1995年,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第三阶段是1995年到2009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波动上升状态,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较为稳定,而同期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

最后一阶段是2009年到2019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下降,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上升。这说明我国经济的增长正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

这也是今年1月开始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各地多措并举促消费的重要原因。比如,北京市商务局面向在京消费者发放“京彩·绿色”消费券,用于购买家电、手机、笔记本电脑、无人机等55类绿色智能商品。浙江、青海、广东等地派发文旅消费券、酒店五折卡等优惠礼包。

具体到长三角的江浙沪皖而言,这一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03年至2022年这20年间是持续增长态势,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是在持续增加。

2003-2022年长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全国的对比。数据来源:国家和地方统计局 图/新京智库 肖隆平 制图

新京智库梳理发现,长三角江浙沪皖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3年的10275.34亿元持续增长至111179.64亿元,与同期全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从五分之一增长到了四分之一强。1-4月份,这一占比也将大概率保持,抑或可能有所增加。

其中,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3年的2220.64亿元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18079.25亿元,增长7倍多,2022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浙江则在20年间增长了近9倍,江苏增长了近11倍。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在2003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1331.2亿元,仅是上海的一半左右,但在2020年超过了上海。到2022年,安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5倍多,至21518.4亿元。在长三角,这有效抵冲了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影响,保证了长三角江浙沪皖在全国的消费“主角”地位。

也因此,安徽成为了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省的第八名,超过福建和湖南。排在安徽前面的有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和湖北,这些省份要么是经济大省,要么是人口大省。从GDP规模而言,安徽其实排在第十名,在福建、湖南之后。

他们在消费什么?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界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 (单位、个体户) 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按照消费类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为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

分商品类别看,上海市今年1-4月,吃、穿、用、烧的商品零售额分别为1241.52亿元、1528.89亿元、3188.89亿元和182.59亿元。从绝对量来看,“用”的商品消费情况可谓占据半壁江山。

从增长幅度来看,吃、穿、用、烧的商品零售分别增长14.3%、28.8%、18.6%和33.4%。其中“烧”的商品,即用于炊事、取暖、照明和动力用的各种燃料,增长幅度最大。

江浙皖未公布1-4月详细情况,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以浙江为例,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047亿元,增长21.1%;餐饮收入316亿元,增长44.1%。限额以上贸易单位22类商品零售额中,有19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其中,汽车类、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8.8%、58.4%、39.2%和21.1%。

江苏今年一季度增长较快的商品有文化办公用品类(31.3%)、体育娱乐用品类(29.7%)、金银珠宝类(20.8%)、通讯器材类(21.5%)等。

安徽省4月份社会消费品销售态势较好的是,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2倍、比3月份加快9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餐费收入增长76.7%,加快31.8个百分点。

以上情况也基本与全国社会消费品销售情况基本一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绝对值最大的商品类型是汽车,销售额达到14114亿元,占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一成。

增长表现最为抢眼的是金银珠宝类商品,增幅为18.5%。江浙两省的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增长也不低。这比增幅排名第二的“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高5.1个百分点,比增幅排名第三的“石油及制品类”高7.5个百分点,比增幅排名第四的“体育、娱乐用品类”高8.4个百分点。

这与去年全年的情况有所不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型中,金银珠宝类增幅为负1.1%。而从近五年来看(2017年-2022年),金银珠宝类商品仅在2021年表现抢眼,增长29.8%,成为当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增长幅度最高的一类商品;其余年份的增长幅度并不明显,其中2020年更是负增长(-4.7%)。

为何金银珠宝类商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呢?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黄金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万喆此前曾表示,金银珠宝等首饰类商品本身就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近几年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地区冲突、疫情反复等带来的影响,加重了公众对黄金以及其他贵金属等保值商品的期待。尤其是中国人自古对黄金类产品有着传承下来的偏爱,有条件的消费者或者投资者将金银珠宝纳入购买计划也在意料之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零售规模迅速扩大。而且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今年5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平台社会经济价值研究报告》认为,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服务消费的基础设施,在拉动消费上显示出了巨大的潜能与韧性。

以某支付平台为例,调研显示,从2020年至今,该平台通过助力政府机构发放消费券、平台发券营销等形式,累计拉动消费近3000亿元,在2022年的两场消费节中,平台数字化发券对消费的撬动杠杆可达1:25,极大限度地发挥了乘数效应。

5月11日,顾客在河北省石家庄新乐市一家超市购买蔬菜。图/新华社

另两大城市群消费拉动作用也不可小觑

与长三角一样,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达11770亿元,这相当于全国的一成。

2003-2022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全国的对比。数据来源:国家和地方统计局

这稳住了广东作为我国消费大省第一的地位。新京智库梳理发现,2003年至2022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占全国比重的一成以上,其中十年时间的占比甚至超过11%。

这与其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的地位相匹配。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加4%,达30178.23亿元,占全国GDP的一成多。2003-2022年,广东GDP占全国GDP比重,仅2003、2004年低于一成,其余年份均高于一成,其中7年时间达到11%。

京津冀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2022年总常住人口为10967.3万人,比广东常住人口少1689.5万人。京津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略低于广东。2003-2013年占比全国的数值也在一成以上(2004年略低于一成),2014年以后则处于下滑状态,尤其是在三年新冠疫情期间,京津冀的消费意愿明显受到影响。

但在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京津冀的消费意愿也在恢复增长。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消息称,今年以来,随着消费环境持续向好,北京市消费品市场持续恢复。1-4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7.9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较一季度增加2.5个百分点。其中,4月同比增长10.9%,较3月增加3.4个百分点。

河北的消费意愿也在迅速恢复。河北省统计局发布的消息显示,1-4月份,河北全省10478家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53.7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升级类商品零售呈现较快增长。

比如,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0.7%、19.2%、35.9%、26.1%和37.0%。以上五类商品合计拉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6个百分点。

天津亦不乏消费亮点。比如,今年1-4月增长7.5%,成为2017年以来最高增速——2017年成为天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值,此后呈下降趋势。其中,限额以上商品增长最快的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等绿色智能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9.1%和23.0%。

文/新京智库高级研究员 肖隆平

编辑/柯锐

校对/赵琳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人人采矿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邮箱:8557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