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2022年基金年报悉数出炉,基金经理的调仓换股路线图也浮出水面。长盛基金权益投资团队多位实力战将,在复盘过去一年市场表现的同时,也对今年的时代背景及投资机会予以了全新研判和解读,为投资者明辨投资风向提供了参考蓝图。
(资料图)
长盛基金首席投资官王宁:经济向暖,有利股市盈利水平风险偏好提高
作为业内的元老级人物,王宁管理的长盛量化红利、长盛航天海工等均是屡获行业五星评级的长跑健将,在多年的牛熊市历练中,王宁对市场的波动起伏更有一番独到的见解。
在长盛量化红利年报中,王宁表示,2022年底以来,国内未来的长期发展政策逐渐明确,随之国内疫情防控政策逐渐放开,消费以及社会服务等行业逐渐迎来三年以来的曙光。国内房地市场出现全面托举供需双向政策。全球市场通货膨胀速度和加息预期逐渐降低。他预计,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将逐步不断回暖,市场不断期待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向正常年份回升,全球无风险利率水平预期降低,国内流动性保持充裕,有利于国内股票市场盈利水平,风险偏好提高。
长盛基金副总经理郭堃:上半年市场机会多元,下半年因势而变
身为长盛基金负责投研工作的副总经理,郭堃对后市的展望颇为缜密,其在所管的长盛同盛成长优选等年报中,将对2023年行情和机会的解析分为了上半年和下半年:“上半年市场机会更多元,科技成长和周期均有机会,相对优于消费。当前的宏观及政策环境是有利于权益市场的。需求预期已经企稳并会逐步兑现,但复苏是渐进的,不会因为经济快速过热从而带来通胀压力,故而亦无需担心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收紧。此环境下机会应是多元的,无论科技成长还是周期:科技成长至少可以在估值稳定的前提下赚取业绩增长的回报;周期则可以保持对政策的期待并相信未来的业绩兑现。”
进入下半年又预判了两种情形予以深度探讨:一种情形是经济如期甚至超预期复苏,国内通胀会成为值得关注的要素,如果通胀预期提升,政策逐步退出的预期也会随之提升,那么消费或是这种情形下的最优选择。另一种情形则相反,如果受到外需过于疲软等因素的扰动,尽管有诸多政策加持,经济复苏仍弱于预期,总量的信心会有所减弱,同时也不会面临通胀压力,这种情况下科技成长或是较优的选择。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经济强预期弱现实的背景下,像郭堃这样的均衡成长投资旗手可能更容易把握结构性行情。
长盛医疗行业基金经理周思聪:看好创新药、医疗设备和消费
从去年底以来,周思聪一直旗帜鲜明地重点看好创新药和医疗设备行业。在周思聪管理的长盛医疗行业年报中,其对创新药、医疗设备和消费行业进行了解读。“未来的医药行业一定是偏成长和创新的行业,满足未满足的需求是医药的根本属性,这一点只能通过创新来实现”。
周思聪分析道,创新药自 22 年 4 月份医保简易续约规则出台之后就走出了政策的底部,市场对于医保相关类标的不再避之不及。
同时,我们看到经过多年来的积累,创新药行业也迎来了自己的全新的研发周期,今年的 ASCO 大会上各种新兴的靶点和治疗手段展现出了颠覆式的治疗效果。再叠加上美国利率周期对于创新药行业步入友好周期,市场整体关于创新药的情绪开始回暖。
医疗设备方面,去年三季度末开始的医疗设备贴息贷款可以很大程度使整个医疗设备走出低迷的采购周期,设备贴息贷款很大程度上面会提高医疗设备公司明后年业绩的确定性和成长性,设备行业未来会迎来一个 2~3 年的上升周期,所以医疗设备也是非常值得看好的一个方向。
消费方面,消费复苏的趋势是较为明确的,但是消费行业复苏的节奏受到经济复苏的力度以及疫情后续发展的影响,消费行业的整体将在曲折中复苏,消费行业也是基金将重点寻找投资机会的领域。
长盛城镇化主题基金经理代毅:从减量博弈到增量上涨,关注两条主线
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不确定因素较多,但总体来说是修复年,一季度预计经济仍有一定压力,二季度起整体有望呈现复苏格局。从结构看,创新居“核心地位”、是“第一动力”;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绿色发展能够在消费与生产两端同时发力。
对于投资者关注的权益市场走向,代毅指出,我国处在“类衰退”末期+复苏初期,是对权益市场比较友好的阶段。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海外发达国家经济周期,2023年A股市场很可能将从 2022 年减量博弈到增量上涨,预计23年市场表现或将好于 22 年。
站在当下,代毅认为依然是流动性决定估值,盈利同比增速差异决定相对强弱。2023年,代毅管理基金将顺着企业盈利方向和我国经济发展政策方向布局,呈现两条主线:一是企业盈利恢复增长的方向;二是产业创新和制造业升级方向。“中长期来看,只有遵循产业发展逻辑、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行业、管理及技术等领先的优秀公司才能胜出。寻找这些优秀的公司,在合理的位置和阶段投资这些公司,充分考虑预期的作用,才能给基金持有者创造超额收益。”
长盛高端装备基金经理王远鸿:关注储能、半导体、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四大方向
在海通证券截至今年一季末的业绩榜单上,王远鸿管理的长盛高端装备A也荣获五年期五星评级。年报中,王远鸿也对该基金关注的储能、半导体、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四大方向,进行了全新阐释。
总体上,王远鸿认为,2023年可能大型公司和小型公司的表现会更为均衡一些,而不是像 22 年有明显的分化。他指出,储能的技术路线目前来看短期以锂电为主,长期来说可能百花齐放,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重力储能、氢能等应该都有自己的空间和机遇。半导体方面,美国在遏制我国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上不断发力。
正是这样的压力,给了国内行业巨大的发展机遇,许多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领域诸如 EDA、FPGA、高端模拟、射频、GPU、CPU 等领域,如雨后春笋般批量的出现突破性进展。预计从 2023 年开始,未来的三到五年内,能看到国内企业会有更多更大的进步。首先关注的是在基础硬件领域国内企业的突破,这里面掌握真正硬科技的公司具有巨大的未见价值。
医疗器械方面,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未来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过去几年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前瞻布局临床与患者未来需求的不少公司都有一次业绩与估值共振的机遇。人工智能将成为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
2022 年出现了很多具有颠覆性的算法模型,例如人工智能生成图片,自然语言处理的 chatGPT 模型可以提供和真人比拟的问答体验等等,未来在机器人、自动驾驶、医疗、传媒、军事等领域可能有更大的突破。王远鸿表示,重点关注的是其中切实的AI应用,和AI运行的基础软硬件。
长盛电子信息产业基金经理杨秋鹏:经济稳中向好,配置受益内需修复板块
“展望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整体有望稳中向好”。杨秋鹏在长盛电子信息产业年报中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进行了研判。
在他看来,消费方面,伴随着 22 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在地产与防疫政策方面的调整,23 年国内消费企稳修复的大方向相对确定,但是修复的持续性与幅度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要持续跟踪与观察。
出口方面,23 年全年由于全球通胀仍可能处于高位,物价与消费需求的负反馈仍在发生,出口全年的增速不确定性增大,可能面临增速回落的风险。
投资方面,伴随着国内工业产成品库存持续去化,可能在 23 年年中见底,下半年制造业投资有望企稳回升,建筑业投资在地产融资环境持续向好的背景下,有望稳中向好,23 年全年来看国内投资增速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针对全年配置方向,杨秋鹏表示,将整体偏好配置受益于内需修复确定性较高的板块,其中将更加偏好配置受益于中美科技竞争大背景下国产替代加速的行业与公司。
关键词: